首页- 封面关注

2024年第3期封面关注:玳瑁

《生物学通报》封面每期关注一个主题,图片及文字说明特约于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代表性微生物等自然与生态主题。

本期封面关注——玳瑁。玳瑁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物种,关注玳瑁生态环境和保护,为整个海龟科物种保育提供参考。



封面说明

玳 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1766)为龟鳖目海龟科玳瑁属下唯一的物种 ,其头部窄 小 ,喙 下 弯 ,因 而 得 英 文 名 hawksbill sea turtle(鹰嘴海龟)。目前已知的 2 个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E. i. imbricata)和印太亚种(E. i. bissa),前者见于大西洋海域,后者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其中,印太亚种的背甲更接近于心形,盾片散布浅黄色或白色放射状斑纹,腹甲多为黄色。

玳瑁分布广泛,几乎见于全球中低纬度所有海区。作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典型生物,幼年玳瑁多以海藻为食,成体则主要取食在珊瑚礁中生活的海绵,多孔动物占到其食谱中超过 70% 的比例。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珊瑚礁健康状况恶化,直接影响到玳瑁的野外种群。玳瑁的繁殖策略介于 r 策略和 K 策略之间。尽管雌龟一次产卵超过 100 枚 ,甚至有单一巢穴中含 250枚卵的记录,但幼龟成活率低且需要 20~30 年方能达到性成熟,许多个体未能参与繁殖便夭折。此外,针对其龟甲的盗猎以及海岸开发造成的陆地产卵场破坏,加速了这一物种的种群下降,自1996 年起 ,玳瑁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物种。

在我国 ,玳瑁分布于北起山东 、南至南海诸岛的海域,但已知种群甚少。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陆海岸线上唯一的国家级海龟保护区,在此地登陆繁殖的主要是同科不同属的绿海龟(Caretta caretta Linnaeus,1758)。照片中的玳瑁摄于笔者曾经工作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新调整后于 2021 年 2 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已将包括玳瑁在内的所有国内分布的 4 个海龟科物种升为一级重点保护 。相信随着我国南海科考及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也能在玳瑁及整个海龟科物种保育上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摄影/撰文:李一凡

(亦趣自然保育中心 四川自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