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通报》封面每期关注一个主题,图片及文字说明特约于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代表性微生物等自然与生态主题。
本期封面关注——南极贼鸥。 南极贼鸥隶属于鸻形目贼鸥科,是中大型的海鸟,以其掠夺性行为和强烈的领地意识而闻名。
【封面说明】
南 极 贼 鸥(Catharacta maccormicki)隶属于鸻形目贼鸥科,是中大型的海鸟,以其掠夺性行为和强烈的领地意识而闻名 。它们通常在极地和亚极地岛屿上繁殖 ,非繁殖季节在开放海域活动。南极贼鸥体型强健,喙短而钩曲,适合撕扯猎物或捕食,通常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或直接捕食鸟蛋、雏鸟、小型哺乳动物和鱼类。
南极贼鸥有 2 种色型,淡色型的个体头部和体羽呈淡金色至烟灰色,与深棕色的翅膀、背部和尾巴形成鲜明对比;深色型个体则全身呈暗橄榄棕色,翅膀和背部为类似色调的赭色,颈上的淡黄色绒毛在淡色型个体中更为明显 。随着年龄增长,体色逐渐变淡,成年个体的羽毛在繁殖季节会褪色 。淡色型个体在罗斯海区域较为常见,而深色型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
繁殖区集中在南极沿海,包括罗斯海区域和南 极 半 岛 周 边 岛 屿 。繁 殖 始 于 11 月 ,巢 穴 简单 。每窝通常产 2 枚蛋 ,孵化期 28~31 d,约 36~45 d 后离巢 。年长的雏鸟通常会杀死较年轻的雏鸟,繁殖成功率通常较低。非繁殖季节分布广泛,在日本、韩国、美国东海岸、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北部均有分布。
摄影/撰文 邓文洪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