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通报》封面每期关注一个主题,图片及文字说明特约于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代表性微生物等自然与生态主题。
本期封面关注——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是小型食虫鸟,取食大量农林害虫,但由于农业杀虫剂广泛、长期地使用,正面临生存挑战,亟待进一步关注与保护。
【封面说明】
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Pallas 1773)为雀形目鹟科林鸲属物种,成鸟体长约 14 cm,雄、雌均具有特征性的橙红色两胁和蓝色尾羽 ,此外,白色的眉纹和喉中线也可作为其重要的识别特征。作为典型的两性异形物种,红胁蓝尾鸲雄鸟上体蓝色,雌鸟和幼鸟体羽则以褐色为主。繁殖于亚洲东北部,越冬于我国南部、南亚和东南亚,迁徙季节在我国中低海拔大部分地区可见。
红胁蓝尾鸲所在的林鸲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普遍认为仅有 5 个物种,即红胁蓝尾鸲、白 眉 林 鸲(T. indicus,Vieillot 1817)、金 色 林 鸲(T. chrysaeus,Hodgson 1845)、棕腹林鸲(T. hyperythrus,Blyth 1847)和 台 湾 林 鸲(T. johnstoniae,Ogilvie-Grant 1906)。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近年来,除形态学等传统研究方法以外,更多地运用到基因测序和鸣声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先后将红胁蓝尾鸲的 rufilatus 亚种和 albocoeruleus亚种提升为独立种蓝眉林鸲(T. rufilatus)和祁连山蓝尾鸲(T. albocoeruleus)。此外,研究还发现,分布于我国台湾省中央山脉高海拔区域的白眉林鸲 formosanus 亚种与其在亚洲大陆喜马拉雅 -横断山区的亚种在遗传、羽色、鸣声上有较大差异 ,应被视为独立种台湾白眉林鸲(T. formosanus)。至此,林鸲属物种已从本世纪初的 5 个物种增加至如今的 8 个物种。
新调整并于 2023 年公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未收录在我国呈边缘分布的棕腹林鸲,同时 2022 年发现的祁连山蓝尾鸲和台湾白眉林鸲仍被视为红胁蓝尾鸲和白眉林鸲的亚种 。期待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这些常见却又被忽视的雀形目小型鸟类。
摄影/撰文: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