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通报》封面每期关注一个主题,图片及文字说明特约于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代表性微生物等自然与生态主题。本期出刊正值2023年春节,2023年为癸卯兔年,本期封面关注——高原兔,是完全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青藏高原特有兔种,但缺乏有效的保护,对其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及亚种级分类学等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匮乏,亟待更多的关注。
【封面说明】
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Hodgson,1840),为兔形目(Lagomorpha)兔 科(Leporidae)兔 属(Lepus)的大型成员,身体质量 2~4 kg,体长 400~550 mm,仅次于同属下分布于亚欧大陆寒带地区的雪兔(L. timidus Linnaeus,1758)。如同绝大部分兔属成员,雌性高原兔通常比雄性更大。
高原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于我国西藏大部 、四 川 西 部 、云 南 西 北 部 、青 海 东 部 至 东南部 、甘 肃 祁 连 山 地 区 、新 疆 昆 仑 山 地 区 以 及国外的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等地,通常栖息于海拔3 000 m 以上 ,最高可至 5 400 m 处 ,见于分布区内的草甸、灌丛、荒漠、湿地和针阔混交林山地等各种生境,其分布范围内无其他兔属物种。
作为完全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兔类,高原兔演化出一系列形态学特征,如其上颌吻部狭长、眶上突发达,且被毛厚密而卷曲——故又名绒毛兔(Wolly Hare)。而因其尾部偏白色且尾下具一灰白色臀斑 ,奔跑时 甚 明 显 ,故 又 名 灰 尾 兔(Grey-tailed Hare)。
在中国的兔属成员中 ,仅特有种塔里木兔(L. yarkandensis Gunther,1875)、海南兔(L. hainanus Swinhoe,1870)和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呈边缘性分布的雪兔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包括高原兔在内的其他兔属成员,不仅缺乏有效的保护,对于其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以及亚种级分类学等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匮乏,亟待更多的关注。
摄影/撰文:李一凡